跟着部长的尾巴走,都算是一条好路,如果当上部长,好路当然更大条了。这是一般人的印象,认为找到好路就能发财。为什么我们的社会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呢?这有劳社会科学家们去研究了。
有好路就能够发大财。小条的好路发小财,大条的好路发大财,高速公路就不得了,不但发大财,还发快财。大道嘛,走起来快得多,发起来当然也快得多了。这可不是口说无凭,而是有官方数据来支持的。

高速大道是赚钱的好路。这观点昨天又得到三美维鲁进一步证实。他在国会下议院发出书面报告,列明国内至今共有19条大道,条条都有钱收。截至2006年,总共收到的过路费是236亿5600万令吉,而这些大道每年的维修费是4亿9200万令吉,每月维修费是4100万令吉。大道的总建筑费是189亿3000万令吉。

东方日报的封面大标题说“19大道路费236亿”,平淡无味。小标题说“6条已有钱赚,南北大道最肥”,“最肥”两个字就传神了。南北大道建筑费59亿400万令吉,1988年启用,收钱收到2006年,18年来已经收了159亿1000万令吉,平均每个月收7361万令吉,现在已经是2007年3月,收到的过路费早已经比建筑费超过100亿令吉了。乖乖,南北大道还有32年的钱好收呢!到时不知道会肥成什么样子。

官商合作,条条大道都是好路,都能够发大财。飞驰在高速大道上的马来西亚人,经过收费站时,都有这种体会。今后至少50年,这个国家的人民,朋友见面,最诚恳最亲切的问候, 还会是那一句:今天又有什么好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