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事有一个大题目,即“总编辑执行总编辑辞职”,看起来像一则新闻,多过像一则启事。何况小标题“启事”两个字之前,并没有冠上“道歉”两个字。所以根本就不是一则道歉启事,而是一则有关总编辑和执行总编辑辞职的新闻罢了。中国报同仁如果真心诚意道歉,惟一的大题目当然是“道歉启事”,而不是“启事”。


启事的精华在第三段:“<中国报>也为这项报导引起的不便和误会,致以最深的歉意。”这段文字我就不敢改。我几十年来读过的道歉启事少说都有成百上千,就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道歉启事,因为天底下的道歉人都有一个对象,只有<中国报>的这项道歉启事是没有对象的。你读完这则启事,知道<中国报>在向谁道歉吗?
<中国报>的这项报导引起谁的不便和误会?启事完全没有提到。整个事件的主题是有一个女人被指示脱光光扭耳朵上下蹲站并被人拍了录像。这个女人是什么国籍,根本不重要。指这女人为中国公民,就引起谁的不便和误会?那么指这个女人为马来西亚公民,就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不便和误会了吗?

没有对象的道歉,是表明自己的行为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如果有伤害到任何人,在道歉时就一定会提到被伤害者是谁,比方<中国报>可以向读者道歉,可以向警方道歉,可以向国安部道歉,可以向南洋报业的股东道歉,可以向中国政府道歉,可以向全马公民道歉,可以向全中国人民道歉。但是,没有,<中国报>没有说向任何人道歉,写这启事的高手是要告诉<中国报>全体读者:老板要我们道歉,我们又不知道要向谁道歉。迫于无奈,只好这样写,好像对着天空开了一轮空枪一样。